历代都宣扬秦始皇残暴不仁,如焚书坑儒、大建阿房宫、长城、骊山墓等。历史是由人书写的,其中夹杂着很多作者的情感,以及统治者的意志。秦始皇虽然有大功于中国,但同时也为秦朝迅速灭亡埋下了火种。对他的评价必然是褒贬参半,有丑化也有美化,后人读书也难免接受了这些理论。
我们知道,“千古一帝”秦始皇死于第五次巡游的路上,不过,没有任何正史记载过嬴*的死因。史学界结合史料侧面推理,得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猜想:
一是、嬴*死于不治之症;
二是、嬴*死于谋杀。
那么,究竟这位“史上第一皇帝”死于何种原因呢?
我们首先来看看第一种说法,也就是“疾病说”。持这种说法的学者普遍认为,嬴*患有“结核性脑膜炎”,后来,又发展成了癫痫病。众所周知,秦朝时期这种疾病属于顽疾,当时的大夫根本没有医疗手段根治这种疾病。
根据史料的记载,公元年,嬴*在巡游到博浪沙一带时遭遇刺客,一辆用于伪装的副车被刺客的大锤砸了个粉碎。没过多久,又有人献上了刻着“始皇死而地分”的陨石,随即又有人传出“今年祖龙死”的预言。毫无疑问,任何皇帝都会对这些凶兆忌讳莫深,嬴*亦不例外。
十分惶恐的始皇帝为了躲避灾祸,催促臣子加快搜索不老药的速度,又听从卦师的建议进行了第五次巡游,企图躲避这场无妄之灾。然而,这场规模盛大的巡游,既没让他找到关于不老药的线索,也没能改写他暴毙的命运。在长期的舟车劳顿中,嬴*患上了极其严重的脑科疾病。
癫痫是一种不定期发作的疾病,发病时人会变得无法自控。有人认为:嬴*在行车的过程中,在车内发病,脑袋装上了用于装饰的青铜器,以至于,脑膜炎复发,横死当场。当御医闻讯前来时,秦始皇已成为一具尸体。
这种说法并非空穴来风,以当时的医疗条件来看,医生并无良方治疗脑膜炎,所以,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嬴*横死当场。
持另外一种说法,也就是“谋杀说”的学者。这其中,以郭沫若为首的学者则认为:虽然,嬴*有可能患有脑科疾病,并在行车的过程中突发癫痫,但不论是癫痫还是脑膜炎都不足以在短时间内致人死地。若嬴*在发病后几周内死亡还说得过去,但若在几日甚至短时间内一命呜呼是绝无道理的。
倘若,嬴*的发病期长达数个星期,那么,随行人员完全有时间将车队驶回咸阳,让嬴*在更好的医疗环境中接受治疗。即便不能使嬴*痊愈,起码不会让这位皇帝病死半路。所以,郭沫若觉得,嬴*之所以暴毙,始作俑者是他的次子胡亥。
之所以提出这样的猜想,是因为郭沫若断定嬴*的突发症状不会让他立即丧命,且他的意识还是相对清楚的。为了让国家不会因为自己的死而陷入混乱,嬴*用仅存的清醒意识写下遗诏,也就是让公子扶苏继位的诏书。为了让这份诏书尽早地传达给长子,嬴*委派了身边的宦官赵高。
不过,嬴*并没有想到赵高与自己的次子胡亥早已是一丘之貉,且赵高想要成为“挟天子以令诸侯”般的野心家。之后,赵高与李斯更是策划了一场阴谋,将遗诏的内容大幅修改,将继承人的身份改为胡亥,并赐死了颇具影响力的蒙恬和原本的继承人扶苏。
然而,这份计划并非天衣无缝,想要让计划按部就班的进行,就需要一个前提——嬴*之死。只有秦始皇一命呜呼,才不会有人揭露这份虚假的遗诏。
二人篡改遗诏后的第二天,当下人再次来到行宫时,发现秦始皇已断气多时。毫无疑问,这是有心人为了避免夜长梦多,干脆以釜底抽薪之策杀掉了嬴*。至于这位“有心人”是谁,答案已昭然若揭。赵高与李斯虽有野心,但他们绝没有胆量做出这种大逆不道的事,唯有胡亥有理由这么做。
郭沫若先生认为:胡亥可能命人准备了一根三寸长的铁钉,从父亲的右耳钉入,让他死得神不知*不觉。这起事件的真相赵高与李斯虽然能猜出个大概,但他们是绝不会拆穿凶手的。毕竟,此时的三人已成为“利益共同体”,嬴*之死刚好可以让三人获得最大的利益。
对于这两种迥然不同的猜测,时至今日,也没有学者能答出个所以然。不过,史学爱好者对找出真相相当有信心,毕竟,秦皇陵尚未遭到盗掘,嬴*的遗体也没有遭到破坏。既然,秦陵中含有大量的汞元素,那么,嬴*的遗骸极有可能保存完好。
等到考古人员开始对秦陵展开发掘后,我们就能从秦始皇的遗体上揭开这个谜团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