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性脑膜炎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儿子确诊听障,从崩溃到接纳,她如何支持
TUhjnbcbe - 2022/6/5 16:54:00

文丨团妈

身为家长,我们总是有意无意地追求养育一个各方面都完美的孩子:身心健康、性格开朗、学习拔尖、最好还得有几项才艺.......事实上,天底下没有完美的父母,也没有完美的孩子。每个孩子多多少少都会有这样那样的缺点,有的孩子还因先天或后天疾病导致身体有一些小缺陷。当一个有缺陷的孩子出生在一个家庭中,他们原本的生活也将被改变,有人变得孤僻、敏感,有人和孩子一起选择性“消失”。如何支持一个世俗意义上“不完美”的孩子健康、乐观、自信地成长,融入主流社会,成为这些家长生命中最大的课题。本期我们的采访对象Nicole是一位听障孩子的妈妈,从孩子被确诊为听障时的崩溃,到现在拥有一个阳光、活泼、温暖和乐观的孩子,从煎熬到新生,她已经开始享受这个“课题研究”的过程,并且有一些想法和大家分享。

01

//儿子确诊听障

我焦虑症,老公抑郁症,我们差点离婚

Nicole的儿子准准今年六岁,这是他确诊听障、戴上人工耳蜗的第五年。对Nicole来说,从孩子出生到现在,这是一个漫长、煎熬、迅速成长以及重获新生的过程。

和先天性的听障不同,准准在九个月大之前,一直是一个健康的宝宝。后因急性脑膜炎在ICU里待了整整两个月。这段时间里,Nicole接了好几次病危通知,医生说:小朋友可能活不下来。

幸运的是,儿子终于从*门关前被拉了回来,但孩子的视力、听力以及智力可能都有受损的风险。医生委婉地对Nicole说:以后对这个孩子读书学习,不要有太高的要求。

但与差点失去相比,对Nicole来说,这些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比起生命,其他的都是擦伤。”

??

入院前一天,Nicole带准准出去拍银杏

从医院回家后,准准一直康复得不错。一岁一个月,医院复诊,但这一次,准准被确诊了听障。这犹如一个晴天霹雳砸在Nicole头上。“当孩子的命能够保下来时,你觉得这个事情是能够接受的。但其实,听到消息的那一刻,感觉天都塌下来了。”

准准两只耳朵植入人工耳蜗大概需要50多万,而之前的治疗已经花掉了家里大部分的积蓄。但最让Nicole崩溃的,是医生告诉她,孩子的右侧耳蜗已经骨化,没有办法植入人工耳蜗。原本要植入的两个人工耳蜗,现在只能植入一个。

那以后他是不是有一只耳朵永远都听不见了?会不会对他的人生产生什么彻底的影响?脑膜炎留下的一系列后遗症能不能完全康复?对孩子的未来一切都是未知……这一堆接踵而来的问题让Nicole陷入了巨大的焦虑与痛苦之中。“我和老公并不是什么大奸大恶之人,为什么上天要这么惩罚我的孩子。”那一次,Nicole在麻醉室里崩溃大哭。

?那段时间她与老公的关系也变得非常糟糕。Nicole是一名高中的历史老师,那时候在带高三,老公是一名医生。两个人平时工作都很忙,俩人在家庭的重压之下,分歧也开始越来越多。

因为工作性质,老公每天回家都很晚,对孩子的康复训练时间投入自然就少。但当时Nicole对此产生了极大的不平衡:“为什么从时间、精力等方面,我投入这么多,他却什么都不做,孩子康复训练看不到人,有一点时间就玩手机……”

在Nicole看来,当时老公在孩子康复方面所表现出的,是一种不在乎。他们常常因为一点小事突然爆发争吵。

孩子生病、康复压力、债务压力、工作压力、夫妻关系……所有的东西都堵在一起。“你所接收到的消息没有一个是好的,全部都是不好、不行、不OK。累积起来,你不知道某一天哪一个不好可能就成为了最后一根稻草。”

那段时间的状态,Nicole形容,就像成都的天气突然阴下来,明明什么事也没有,整个人也突然难受。“你都不能说是难过,而是难熬,是熬得你自己也没有办法讲述的一种状态。”

后来,Nicole和老公都去看了心理医生,她被诊断为焦虑症,她老公被诊断为抑郁症。

02

//“自救”:

花了很长时间,

接受孩子从“原装版”到“升级版”

Nicole有一个做心理咨询的朋友,孩子康复效果不好、和老公发生矛盾、或者只是想找个人说说话,她就会去找这个朋友聊一聊。她也开始大量看关于脑神经科学、听障治疗、儿童心理学方面的书,进入到听障家庭的小圈子,寻求一切可以够到的帮助。

听力的影响会联动语言能力的退化,带上耳蜗之后,孩子的语言能力康复也变得十分迫切。孩子需要长时间坚持做康复训练,家人之间和谐稳定的关系,相互之间的支持尤其重要。

为了更好地了解孩子、帮助孩子康复,Nicole也看了很多如何养育男孩的书,这也给了她一个契机,尝试从男性的角度去理解当时共处在巨大压力中的老公——原来他们只是处理问题的方式不同,从不是对立的,当时的很多矛盾也重新被化解。

为了给孩子尽快建立起完善的语言系统,他们听从医生的建议先进行普通话的语言训练。那时,他们全家达成了一个共识:从她和老公,到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包括太奶奶都主动和孩子说普通话,一不小心还说出了一口流利的“川普”。

Nicole和老公的工作都很忙,孩子的康复训练大部分由Nicole的母亲承担。听障儿童重新建立与世界的声音连接,需要让孩子先学会感知、理解、再到表达,而非一遍遍枯燥地教孩子读词,这也需要更多的耐心。而Nicole的母亲,在这方面也给足了她安全感。

教准准认识“水”,Nicole的母亲就会打开水龙头,让孩子感触水,从认识“水”到体验到“水凉”。Nicole很庆幸孩子的认知基本都是在这的实践感知中完成的。

有一次,儿子对Nicole说:“妈妈,天快黑了。”这让Nicole十分欣喜:“我儿子都会说这种趋向性的词了!”

?

在准准的语言康复中过程中,需要通过林氏六音:即通过六个字母判断设备声音的高低频是否清晰,这需要在安静的环境中进行。Nicole的母亲帮忙照顾准准的同时也在做生意,店里常有顾客来来往往,她一度担心这样的环境会影响孩子的康复。

但Nicole对母亲说:“就在那样的环境中做嘛,也许会有不一样的效果呢?”后来她真的发现,在一个相对嘈杂的环境中,孩子反而更容易专注去听他最想听的人说话的声音。

兴许是有九个月的听力基础,准准的学习能力比原本预测的要好很多。在上幼儿园前,经过医生评估,他的表达能力达到了正常孩子的平均水平,他们结束了康复训练。在幼儿园和同龄孩子接触之后,准准的语言能力更是突飞猛进,还成了班上的社交小能手。

当孩子的情况一直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时,这个三口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紧密。Nicole和家人也慢慢接受了,孩子从“原装版”到“升级版”。

03

//你孩子耳朵上戴的是什么?

在社会大环境中,人们对于残障人群总是会本能地产生一些特别的情绪。而作为这些世俗意义上“不完美”孩子的家长,最让他们担忧的,是孩子会不会收到来自外界环境不友好的目光,孩子能不能很好地融入主流社会。

?

在Nicole的印象中,当时就算是听障儿童圈子里的一些家长,也很少谈论关于孩子听障的问题,“他们觉得大环境对听障群体并不友好。”

但无论选择隐藏或显露,她觉得,他们做的都是同一件事——保护自己的孩子,只不过她会选择“走出去”。如果有人主动问她,她一定会认认真真给别人做科普。她相信,如果知道的人越来越多,那些不友好的声音就会减少。而大环境,就是这么慢慢被改变的。

准准两三岁时,Nicole带他去大悦城上早教课,旁边的奶奶问孩子戴的是什么,她回答:因为耳朵听不见所以戴了人工耳蜗。老奶奶知道准准以后要一直戴着人工耳蜗后,叹气说:“可惜了……”。

“没什么可惜的啊,他正常长大,以后除了一些特殊的工作可能做不来,其实和别的小朋友也没有区别。”Nicole淡定地回答。

在准准刚开始准备戴人工耳蜗的时候,国内的人工耳蜗标配基本上都是青灰色,因为便于隐藏。但Nicole决定给儿子定制一个粉色的耳蜗:人们越要隐藏起来,她就越要把这件事晒在阳光下。

因为很少有人定制其他颜色的耳蜗,一旦购买了便无法退换,因此,耳蜗公司打电话跟Nicole再三确认。Nicole仍然坚持给儿子定制一个粉色的,她喜欢明亮的颜色,“也不想让孩子围绕在一种阴郁的环境中。”甚至从孩子出生到现在,她都没有给儿子买过全黑或者是全灰色的衣服,“那不是适合小朋友的颜色。”

后来因为对接操作失误,Nicole没能拿到粉色的耳蜗。她将孩子喜欢的动漫人,或是其他喜欢的元素做成不同颜色的耳蜗小贴纸,每天根据衣服的颜色搭配同色系的贴纸。有时候是钢铁侠、有时候是奥特曼、有时候是绿巨人……基本上每天孩子都能戴着不同样式的炫酷“小耳朵”出门。

看到准准耳朵上的图案,有小朋友问:“你戴的这个是什么啊?”准准会回答:“听声音的。”然后就会有小朋友想借他的耳蜗戴一戴。准准可爱炫酷的耳蜗经常被小朋友羡慕。

Nicole坦言,一开始只是单纯地觉得要挑一些能让人开心的颜色,但是后来看到孩子慢慢长大,越来越好,她觉得自己做对了,“我希望让他觉得,我这是个多酷的东西,我不需要接受别人审视的目光。”

04

//未来:

他可能会感到遗憾,但不会因此自卑

经常有人提醒Nicole:现在这么乐观是因为现在孩子还小不懂,等他长大了之后他就会感觉到来自别人的异样眼光了。这些提醒也让Nicole开始思考如何解决更深层次的问题——孩子怎么看待自己的特别。这也是绝大多数听障宝宝家长需要面对和解决的。

听力不好可能会有不能从事某些职业的遗憾,但这是可以想办法通过其他途径来弥补的,因为这个而自卑大可不必。Nicole自己已经接纳了这件事,迈过了这道坎,但她也要让孩子从内心接纳自己。“在以后的人生中,孩子一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而当他提到这个事,我希望他有的只是一种遗憾,但不会因此自卑。”

?

如何影响孩子看待自己的特别,给孩子塑造强大的内心,成了Nicole的一个课题。除了坦然地应对生活中遇到的疑问与好奇,她也时刻准备接受孩子的疑问。准准小的时候,Nicole通过绘本、对话等形式从生理层面给孩子讲解相关知识,《勇敢做自己》《独一无二的你》都是她曾经最爱的绘本。

??

去年,儿子五岁,他又开始向妈妈发问:?

?

“我为什么要戴小耳朵?”

“因为小时候你大脑受伤了,影响了你的听觉系统。”

“大脑是怎么受伤的呢?”

“因为病*入侵到你的大脑,得了化脓性脑膜炎……”

“是什么病*,怎么进入我的大脑呢?”

面对儿子一长串的问题,她索性将这个话题做成了一个话题式讨论项目,她将大脑部位相关图片打印出来,儿子所有关于大脑的疑问,她都一一正面解答,并且两人常常玩得不亦乐乎。

在这个过程中,Nicole发现儿子真正

1
查看完整版本: 儿子确诊听障,从崩溃到接纳,她如何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