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性脑膜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疱疹性咽峡炎与手足口病防控知识 [复制链接]

1#

天气渐渐变热,病*开始流行,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传染病进入高发期,在此,家长和幼儿园应做好预防各项防范措施,接下来让我们对这两种幼儿传染病有更多的了解和认识,以便做好预防和应对措施!!

疱疹性咽峡炎

什么是小儿疱疹性咽峡炎?

小儿疱疹性咽峡是柯萨奇A组病*所致的,它是常见的一种具有流行性的病*性咽炎。临床特征为高热伴有咽喉痛、头痛、厌食,并常有颈、腹和四肢疼痛。

疱疹性咽峡炎的病程表现

1、潜伏期2-7天,患儿没有任何症状,但体内病*有大量复制。

2、前驱期1-2天,突然持续高热或反复高热38-40℃,并伴有咽喉红肿、食欲不振等症状。

3、水疱期2-3天,除高热外,口腔上颚粘膜出现水疱。

4、溃疡期,低烧或退烧,但也到了患儿最痛苦的时期,因溃疡疼痛出现流口水甚至拒食的现象。

疱疹性咽峡炎是手足口病吗?

别误当手足口:

手足口病必须是嘴里、手上和脚上都起疱疹,而疱疹性咽峡炎只有嘴里有疱疹。

会传染吗?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疾病,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染途径,感染性较强,传播快。

注意隔离

患儿应尽量待在家中,减少不必要的外出,最好是在体温正常、疱疹消退后再隔离一周,一般来说,共隔离2周时间,和手足口病的法定隔离时间是一样的,尤其是在发病的第一周内,传染性是最强的。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引起的传染病,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A16型和肠道病*71型最为常见。

手足口病5-7月为高发期,多发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和小溃疡,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并发症。

手足口病的表现和传播途径:

手、足、臀部、口腔粘膜等部位出现皮疹。

传播途径:1、通过消化道传播(粪-口传播);2、可以呼吸道传播(飞沫、咳嗽、打喷嚏等方式);3、通过密切接触传播;

我们幼儿园还是一如既往地做好以下预防工作:

1、认真做好晨午检,每天对入园的幼儿进行一问、二看、三摸、四查。发现咽喉有红点或者疱疹的幼儿,一律隔离,医院就诊,同时做好缺勤追踪记录。

2、对户外大环境进行消*,并严格做好幼儿日常生活、餐具的消*,玩具每周进行消*,幼儿桌椅、床上用品等也按时洗晒消*。

3、加强幼儿体能锻炼,增强免疫力。

4、加强校车每日的卫生消*工作。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