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殿疯点北京中科 http://m.39.net/pf/a_5740834.html三拐的名讳随笔:李*豫
前些日子,忽然听人说村里的三拐子死了。
我和三拐曾是多年的街坊,却基本上没有什么交往,乍一听说他死了,还是觉得有点难过,不免就会想起关于这个人的一些事。
三拐子姓杨,大概六十岁不到的样子,是个瘸子,所以都叫他杨三拐。三拐这个人个子不高,身材也瘦小,却有一张黑红的四方大脸,走起路来还有一点水蛇腰,笑起来一嘴白白的牙,这使得他整个人看起来很不协调,甚至有点滑稽。
杨三拐的腿因为有残疾,走起路来连带着半个身子都与上半身成相反的角度扭起来,然后一脚高一脚低那样走,这在村里叫做“地不平”,尤其是当他扛重物的时候,走路一扭一扭拐得更厉害,时常有小孩子跟在后面学,一边学一边“三拐,三拐”地喊,杨三拐却不会生气,还会宽容地笑笑。
杨三拐人挺实诚,也算勤快,村里人叫他三拐却也没有什么恶意,只是喊叫惯了,三拐这个外号的由来,是听说他担水或者肩膀抗重东西的时候因为腿疼的缘故每走三步就要停一下,我却没有仔细观察过他的行为来验证这个说法。
三拐虽然人长得丑,又穷,还是瘸子,村里却没谁敢随便欺负他,这是因为他有个当大领导的弟弟!
——三拐的亲弟弟杨国强在我们那里当县长!
三拐家里原本有老两口和一个女儿两个儿子,女儿小时候得了急性脑膜炎早早夭折,到了三中全会召开那一年,三拐的母亲又得癌症去世了,撇下了老父亲和两个儿子以及三间破瓦房。
由于家境贫寒,作为老大的三拐初中都没念就早早辍学回家务农,捎带着在大队砖瓦窑背砖下苦挣钱。而弟弟杨国强的学习成绩却一直很好,不但读完了初中,后来又考上了高中,而老父亲却想着所需花费承担不起,就不想再让小儿子继续上学,小儿子也是拗得厉害,无论怎么劝非上不可,气得老父亲在巷子里大骂:
“这真是亏了先人了,好话给你说破天你非要上学,我拿什么供你?你上学能当县长呢还是咋?”
后来村里有人常拿这句话调侃杨国强:
“国强,你爹让你当县长呢!呵呵!”
这本是一句调侃杨国强的话,谁也没料到后来却真的应了景,杨国强后来不但考上了大学,成为我们村第一个大学生,大学毕业后又到公社当了通讯员,也是杨国强争气,凭着自己的努力先当了公社助理,慢慢地又当上了公社二把手,公社改乡镇以后当乡长,这样一步一步直到现在当了县长。
随着杨国强地位的不断变化,村里关于他名讳的称谓也在随着变化,杨国强的小名叫“婴娃”,当然“婴娃”这个叫法也只有村里的老人们才有资格叫,学生时期的杨国强自然用官名,参加工作以后叫小杨,后来又叫做杨助理、杨乡长,直到现在的杨县长。
这让当初嘲笑杨国强的人眼睛瞪老大,眼红嫉妒之余也只能嘟囔一些人家祖坟冒青烟了之类的淡话。
当然这些淡话自然也只是在背后说说,等见到杨县长时又都是弯腰点头,搓手讪笑,一脸的诚惶诚恐,局促得话都说不利索。
其实想来也是,一个县的父母官能出自我们村,这自然是我们村极大的荣耀。
村里的人到外面说起自己的时候便会有意无意说是杨县长村里的,这样对方一下就明白了。
杨三拐在外村多少还是有人知道的,因为他是杨县长的哥,即便是不熟悉的人一旦知道了他就是杨县长的哥,诧异之际便会“哦——”的一声,原先冷漠的态度也就变得尊敬起来。
村里那些整天在墙根下晒太阳的老汉们闲谝的时候常会讲这“婴娃”小时候如何如何,上学的时候就看出来不一般,果然没看走眼,又说这县长在古时候就是七品父母官,方圆几十里能出这样的人物是最能光耀门楣的事,写入族谱的时候势必要隆重地描述一番的。杨县长能出在我们村,说明村里的风水好,说来说去,硬能把杨县长和历史上的杨家将扯到一起,说杨国强是杨家将的后裔等等。
我们那里对一个人的称谓是很有说法的,老人叫晚辈乳名是亲切,晚辈绝不可以叫长辈名字,小孩之间骂架喊对方家长名字就是对对方的极大侮辱,对方必然会以同样的方式回击回去,同辈之间叫名字说明距离近,叫老李,老杨说明彼此之间更熟稔,而一个人总被人叫外号则多多少少包含了对这个人的随意和不屑。
就像杨三拐,又矮又矬,还是个瘸子,庄稼也种得不咋样,就是能下苦,会漏粉条,做凉粉,而弟弟则是堂堂县长,杨县长长得也官相十足,到哪里都是轿车来轿车去,黑黝黝的背头梳理得整整齐齐,举手投足间让人心生敬意,所以村里无论大人小孩都叫他三拐,这再自然不过,他真正的名讳有谁会在意呢?
杨三拐虽然没本事,但是村里人都知道三拐对弟弟很好,作为弟弟的杨国强能上高中,又上大学,然后再有今天当县长的风光,都是三拐经年在大队砖瓦窑背砖,一块一毛地下苦流汗挣钱供出来的。
关于我们:《我在河之东》,致力于打造网络时代的新河东,精致而高雅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和方向。有您的参与和陪伴,未来的日子会更精彩。如果喜欢,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