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性脑膜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鼠咬热由小螺菌或念珠状链杆菌造成,属于感 [复制链接]

1#
北京白癜风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bdf/

导语:鼠咬热属于动物传染性疾病,是啮齿动物(主要是鼠类)被咬伤或抓伤后由小螺菌或念珠状链杆菌造成的。一种传染性疾病,是由于吃了被念珠链菌污染的食物或水源而引起的,称为哈佛山热(HF)。

这种疾病虽然罕见,但却是致命的,可以引起支气管肺炎、心肌炎、脑膜炎、脑炎、心内膜炎,甚至导致死亡。如得不到治疗,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通过积极的治疗,可以控制病情,甚至可以治愈。

01本病虽少见,但有严重并发症,可致致命

1、病因概述

啮齿类动物(主要是鼠类)被咬伤或抓伤之后,小螺菌或假丝链杆菌就会通过破损的皮肤进入人体,导致鼠咬热。

2、根本原因

鼠咬热损伤属非特异性损伤。致病菌由伤口进入人体,然后沿淋巴系统侵入局部淋巴结,引起局部淋巴结炎的生长繁殖。

3、危害因素

(1)居住环境中的卫生条件差。

(2)患有使免疫功能低下的基础疾病,如糖尿病、艾滋病(AIDS)等。

4、概述症状

鼠咬热病原感染在鼠咬后表现为1%~10%。小螺菌鼠咬热与念珠状链菌鼠咬热症状不同。小螺菌鼠咬热主要表现为咬伤部位疼痛、肿胀发紫、坏死、结痂、硬结性溃疡,局部淋巴结肿大、寒战、高热、恶心、呕吐、腹泻、谵妄、昏迷等;念珠状链杆菌鼠咬热主要表现为高热、皮疹、关节红肿疼痛等。

5、典型症状

(1)菌鼠咬热

患者的潜伏期一般为2-3周,最大的可能是4个月。鼠咬伤后,若无继发性感染,可在数天内暂时痊愈。

经过潜伏期后(多在1~4周后),急骤发病。咬伤原有的愈合部位疼痛、肿胀发紫及坏死,其上覆盖有黑痂,脱痂后变成硬结性溃疡。淋巴结肿大,质韧,并有压痛,但无粘连。

全身性表现为突然发冷、高热,体温迅速升高至40℃左右。发烧类型多为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24小时体温波动幅度超过2℃,但体温最低时仍然高于正常体温的现象,发热持续3~5天后,在1~2天内大汗时体温急剧下降。

严重程度的人有恶心、呕吐、腹泻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如谵妄、昏迷、颈强直等),脾肿大时也可触及肝脏。

全身性的症状会在热退后随之消失。经过3~9日间歇期后,体温再次升高,*血症再次出现,局部伤口和淋巴结肿大也常加重。这种发热、退热常出现6~8次,共持续几个星期至几个月,甚至达1年以上,但多在二月内发热消失,临床症状逐步缓解,后逐渐痊愈。有发作1~2次顿挫型和多次迁延型临床表现。

(2)念珠状链菌鼠咬热

潜伏期一般是3~21天,通常是2~3日。咬伤部位愈合快,未见硬结样溃疡,局部淋巴结肿大。

潜伏期后多表现为突起高热,发热类型为间歇热(体温骤升至39℃以上,在一段时间后又降到正常或正常以下,如此反复发作的现象)或不规则热(体温升高无一定规律,持续时间长短不一),可于2~3天后缓解,但又迅速上升而呈马鞍形。罕见复发。

病程中有75%的病人会在1~3个月出现皮疹,通常是斑丘疹,呈离心性分布,也可能有瘀斑,偶有脓疱。手部和脚底都可能出现皮疹。疹子持续1-3周,约20%疹退去后会出现脱屑。

大约50%~70%的病患在发病2周后,可发生多发性关节痛或关节炎。关节红肿痛为其特点,大关节多见,非游走性,可有纤维蛋白渗出,常累及多关节,常并发或并发累及膝、踝、腰、手掌、肘、肩关节等。

婴儿期多表现为腹泻和体重减轻。

6、伴随症状

淋巴管炎往往会在皮肤表面出现红线。

头痛、乏力、出汗、肌痛、关节痛等全身中*症状时有发生。

可以伴有全身红肿、红肿、瘙痒等症状。

在高温的时候还会出现*物,比如寒战、呕吐、头痛、背痛、关节酸痛等。

7、并发症

常见的并发症有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局部化脓性感染等。肾炎、肝炎、心肌炎、脑膜炎、贫血等多种并发症都会导致小螺菌咬热反复发作。

细菌性心内膜炎是婴儿期最严重的并发症,在原有瓣膜病变的病人中更容易发生。一些患者在未接受治疗时会伴有贫血。

02感染本病后,应做好检查诊断

1、预期检查

医师会给病人做体检,做初步诊断,然后进行血常规、血培养、暗视野检查、动物接种、血清免疫学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查等检查,明确病原菌的种类,进一步明确诊断。

2、体检

(1)检查患者淋巴结的大小、位置、质地、活动性、与周围组织粘连、无压痛等。

(2)观察伤口有无红肿、红肿、发紫、坏死、结痂、溃疡及皮肤有无皮疹及皮疹的大小、部位、形状、性质等。

(3)通过触诊腹部,检查是否有脾肿大,能否触及肝。

3、化验

(1)血常规

诊断时要知道是否存在感染、贫血、低蛋白血症。白细胞(10~20)×/L可伴核左移。小螺菌型患者反复发热消耗后会出现贫血、低蛋白血症,嗜酸性粒细胞偶有增多的情况。

(2)血培养和暗视野检查

可确定致病菌种类,评价治疗效果。用血、关节腔积液、脓液、伤口渗出液、淋巴结穿刺液等进行暗视野检查,可以发现典型的病原菌。在含血清、腹水的特殊培养基中,将念珠状链菌型病人的血标本接种,可获得阳性结果。经抗感染治疗后,培养阳性率下降。

4、诊断原理

医师的诊断主要依据病史、鼠类接触史、典型症状,并结合辅助检查。动物接触史(如咬伤、抓伤等)、*血症、皮疹、硬结性溃疡、关节症状等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依据病原菌的检出或特异性抗体增长4倍以上可确诊。如果16SrDNA扩增测序结果支持病原培养困难,也可以结合临床表现来诊断。

结语:严重并发症发生时,预后不良。抗菌素的应用可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通常在病程的后期出现心内膜炎,虽然使用有效的抗生素也往往难以控制。平时要避免接触动物,注意个人卫生,防止感染加重,保持充足的睡眠,适当运动,积极治疗原发病,以提高机体抵抗力。在治疗的过程中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同时还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