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荣荣
编辑:钟毓
自古以来,女性都处于劣势地位,这与长期的封建统治有关。在封建君主统治之下,古代的女性不仅没有政治地位,甚至连家庭地位,社会地位都谈不上。因为没有地位,所以她们也没有独立生存的能力,而为了生存下来,她们必须依靠男性而活,这种依赖和依靠让她们更加的没有地位和尊严。而到了民国时期,女性的地位明显增长,她们可以像男孩子一样上学堂,她们可以像男孩子一样公开的发表言论,受新时代和新思想的影响,她们甚至可以走出国门,走到国外去接受西方的教育,这无疑是数千年历史以来给女性前所未有的空间和自由。
但是民国是一个新思想与旧思想相交融的历史时期,虽然女性的地位有了明显的提升,但是一些封建思想已经根深蒂固,它们已经深深的扎根于人们的每一根神经和每一个细胞当中,比如我们今天要说的这个女性人物,她出身不错,家庭教育良好,但是受传统家庭教育和思想的影响,“三从四得”是她作为一个女人的最高原则,但是在这样的准则中,她却失去了丈夫,失去了婚姻,这无疑对于一个女性来说是十分不幸的,但是她的婚姻失败却让她绝处逢生,最终将自己打造成了出生在旧时代但被新时代改造的女强人,她就是浪漫主义诗人徐志摩的第一任妻子张幼仪。
张幼仪出生在江苏省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虽然家里好几个兄弟姐妹,但是张幼仪的教育问题却没有被父母忽视。十二岁的张幼仪被送进江苏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就读,在江苏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接受了先进的教育。但是张幼仪毕竟是出生在封建社会,而父母虽然也都是有文化的人,可传统的封建思想仍然根深蒂固,这些思想也潜移默化的融入到张幼仪的思想当中。
张幼仪的婚姻注定是不会幸福的,因为她未来的丈夫徐志摩早已有誓言要做中国第一个离婚的男人,因此在哥哥们的介绍之下,张幼仪嫁给徐志摩的那刻起,她已经成了徐志摩实现誓言的牺牲品。张幼仪接受了不少新时代的教育,但是当她嫁给徐志摩后,仍然把“三从四德”“女德”尊为婚后生活的根本,当然,张幼仪得到了公公婆婆的喜欢和认可,但是却遭到了徐志摩的嫌弃。作为浪漫主义诗人,在徐志摩心中,他的妻子或者红颜知己,应该是像林徽因那样,充满智慧却不失纯真,拥有才华却不失浪漫的女性,而相比较之下,在父母逼迫之下娶到的张幼仪不仅木讷甚至可以说土里土气。张幼仪或许在嫁给徐志摩后不久就意识到徐志摩对她的冷淡,于是努力的去做一个好妻子,她无微不至的照顾公婆,细心的照顾孩子,家里从老到小,甚至下人都没有不说张幼仪好的,只有丈夫仍然无动于衷。
或许是因为躲避这段与“浪漫”“新时代”不挂钩的婚姻,徐志摩只身去了英国留学,在那里他遇到了梦中的女神林徽因,他展开了热烈的追求,甚至忘记了家里还有妻儿这个事实。而发妻张幼仪还在家里检讨自己的不足,寻找自己不受丈夫喜欢的原因,甚至不惜万里到英国寻找丈夫。夫妻团聚就能挽回本来不属于自己的感情吗?当然不会。张幼仪得到的是被徐志摩彻底抛弃,而且是怀着身孕被抛弃在了背井离乡的英国。
为了逃避徐志摩的那纸离婚协议书,张幼仪拖着笨重的身体跑到了德国去投奔二哥,在那里她生下了与徐志摩的第二个孩子,医院的第二天徐志摩医院,他没有询问孩子是否健康,更没有关心为他生孩子的女人身体怎么样,他只是一个目的,就是让躺在病床上的张幼仪在离婚协议书上签字。或许张幼仪在这一刻意识到不属于自己的,再付出也只能得到“无情”和“冷漠”,她签了字,成了中国第一个离婚的女人。
张幼仪从一个没怎么走出过家门的大家闺秀,到只身前往英国寻夫,再到后来独自一人带着孩子在德国一边工作挣生活费一边学习,她所付出的辛苦只有她自己知道。是什么给了她这么大的勇气,是被抛弃后所激发出了力量,是做为人母,要养育孩子的决心。但不幸的是,张幼仪的第二个孩子在五岁的时候患上了脑膜炎去世了,这让张幼仪没有了留在海外的必要,她带着痛失爱子的悲伤,以及在德国所学到的知识回到了祖国。在上海,张幼仪受聘出任了,上海女子商业银行副总裁,又独自开办了云裳服装公司,成了女企业家。谁能想到当年那个遭人嫌弃,又被人抛弃的可怜女人如今竟然成了别人想够都够不到的女强人呢。有句话叫做“感谢你当年的抛弃之恩”,这句话放在张幼仪身上再合适不过了。
—END—
参考内容:
《民国人物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