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已经过了一半
大家是不是在家欢欢喜喜地
吃起来、玩起来了呢?
福州疾控中心提醒:
5月细菌病毒活跃注意防护!
立夏将至,天气渐热,
正是细菌病毒活跃之季,
5月应注意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食源性疾病,出游也应注意防护。
疾控专家指出,目前,虽然全国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整体控制形势较好,但大伙仍应少聚集,保持距离;如果外出,应戴口罩,特别是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处于医院时;要勤洗手、勤通风;咳嗽、打喷嚏时用手肘衣服或纸巾掩住口鼻,之后尽快洗手;出现发热、干咳、乏力等呼吸道症状,应及时就诊。
5月,天气渐热,各种食源性致病菌易繁殖,食物易腐败变质,各个学校也陆续开学,学校饮用水、食堂环境和人员卫生、食品安全等都该引起重视。
许多生食品,
特别是禽类、肉类、蛋和未消毒奶
可能含有致病菌,
烹调温度至少要在70℃以上,
并保持一定时间;
冷冻肉、鱼、禽等要先解冻,再烹调,保证煮熟烧透;
预加工食品或剩余饭菜,要保存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
冰箱中的生、熟食品要分别用保鲜膜包好,避免交叉污染;
加工熟食品前,无论是菜板或刀具都应彻底清洁,最好将加工生熟食品的板、刀彻底分开;
每次制备食品前,以及加工生鱼、肉后,要用清洁剂将手彻底洗净。
假期期间的饮食吃得杂
要注意远离食源性疾病哦!
如何预防呢?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什么是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是指由食品中的各种致病因子经摄食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或中毒性疾病。
通俗的讲就是“吃”出来的病。
大多数由致病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主要以消化系统症状为主,就是人们常说的“上吐下泻”。
但有些食源性致病菌感染后除了消化系统症状以外,还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致病的幕后黑手有哪些?
沙门氏菌
吃了冰箱里生熟混放的肉,喝了未经高温消毒的牛奶,不幸拉肚子,很可能是感染了沙门氏菌。
这种菌污染肉类、蛋类、奶类、蔬菜,还有花生酱等。小孩(5岁以下的儿童)、老年人、孕妇是易感人群。
感染症状:
潜伏期12~48小时。多见胃肠炎,伴有头痛、恶心等症状,多数患者的胃肠炎症状会在2~3天后消失,少数患者如小孩、孕妇、老人和免疫功能低下者病情严重时,可发生败血症甚至致死。
副溶血性弧菌
“副溶血性弧菌”偏爱鱼、虾、蟹、贝类等海产品,生食海鲜、烹饪时未烧熟煮透、熟食制品因保存或操作不当时易“中招”。
感染症状:
潜伏期1小时~4天不等,多数为10小时左右。急性起病、腹痛、呕吐、腹泻及水样便为主。
重症患者会因脱水造成休克。少数病人可出现意识不清、痉挛、面色苍白或发绀等现象,若抢救不及时,呈虚脱状态,可导致死亡。
河豚毒素
外表萌萌哒的河豚“腹黑”至极,含有剧毒的河豚毒素,只需0.5mg即可致人死亡,而且这种毒素有金刚不坏之身,一般的加热、烧煮、晒干等方法都不能消灭它。
症状:
鱼狠话不多,潜伏期一般只有10~45分钟,最长不过3小时。
口唇、手指、舌尖麻木,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后发展成四肢无力,口唇、舌尖及肢端麻痹,甚至全身麻痹或呈瘫痪状,而后呼吸困难,最后呼吸衰竭而亡。
单增李斯特菌
单增李斯特菌是危害严重的食源性致病菌之一。除了消化系统症状以外,还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它主要感染老人及免疫力低下的人群。
感染症状:
感染后会出现败血症、脑膜炎。
孕妇感染可以导致流产、死胎等严重后果。
假期饮食如何预防食源性疾病?
减盐油、减热量、减饭量
不宜过咸:正常人的食盐量,以每日不超过10克为宜。食盐过多会加重肾脏负担,引起浮肿,钠盐潴留还会引起血压升高,增加高血压、冠心病、脑出血的发病率。
热量不宜过多:一般节假日饮食以荤菜为主,谷类和蔬菜类偏少。这造成的结果就是膳食纤维摄入严重不足,脂肪、蛋白质严重超标。肉吃多了,加上运动少了,很多人会感到皮肤干燥、大便干结,出现便秘,甚至痔疮。
因此,假日期间各餐的荤素搭配,应控制在1(荤)︰2(素)~1(荤)︰3(素)之间,多吃豆类、海产品,用酸奶、水果代替瓜子等零食,以清热通肠,润喉去燥。
不宜过饱:节日期间食品丰富多样化,但活动量少、消化功能差,吃得过饱不仅会加重胃肠道的负担,引起消化不良,还可能造成体重增加,引起高血压和动脉硬化,加重心脏负担。因此,适当节制饮食尤为重要。
忌过量饮酒醉酒
节假日期间呼朋唤友,举杯饮酒是常有的。虽然适当饮酒对身体有好处,但过多饮酒则对身体绝对是有损伤的。大量酒精在人体内贮积,就会引起急性酒精中毒。
七大饮食误区要记牢
为了更好地控制你的假期饮食,小编整理了7大饮食误区,避开他们,能让你的假期更愉快!包括:
餐前饮酒喝甜饮凉菜全是鱼和肉满桌佳肴无主食烹调油重味道浓海鲜肉类不嫌多蔬菜菌藻不上席饱食之后喝咸汤另外,专家还提出了一些建议:
首先,食品安全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