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2月22日,在这个被大家推为“世纪最爱”的日子,由日本金牌编剧坂元裕二创作的《花束般的恋爱》也正式登陆内地院线和广大影迷见面。
单提坂元裕二的名字可能很多人会感到陌生,不过让他年少成名的那部《东京爱情故事》已经是内地无数电视剧迷心中的爱情经典,而近年来《四重奏》、《问题餐厅》、《大豆田永久子和四名前夫》等一部部具有鲜明个人特色的作品也在不断为他积累拥趸巩固地位。
《花束般的恋爱》是坂元裕二首度挑战大银幕的作品,而担任导演的则是和此前和他有在拍摄《四重奏》时合作过的土井裕泰。
《花束般的恋爱》聚焦于一对恋人历时五年的爱情故事。
故事的男女主人公山音麦(菅田将晖饰)和八谷绢(有村架纯饰)因为错过同一班末班车而意外相遇,共同的感性和爱好让两人慢慢相知相熟相恋,可惜随着时间的流逝、社会生活的压力带给两个人的生活中与心态上的变化终究让两个彼此相爱的人再难维系这段情感...
很多观众一看到这样的电影可能就会下意识地将电影标签化地概括为“文艺青年的悬浮爱情惨遭社会*打认清人生拥抱现实从此向社会低头苟且度日”的又一部高度类型化的小伤感青春爱情片。
如果这么说可就既小觑了坂元裕二的功力,也抹杀了坂元裕二的良苦用心了。作为坂元裕二首登大银幕之作便被权威电影杂志《电影旬报》选入年度十佳的作品,怎么会如此简单?
导致影片被过分单一解读的原因除了大家有对类型片惯性选择的解读视角之外,其实或许也恰好和这是坂元裕二首次做电影剧本有关。
坂元裕二虽然活跃在文艺创作的多个细分领域(除电视剧外,小说、舞台剧等也有涉足),但其最主要的创作阵地依然是电视剧。
一部10集长的日剧,有分钟的时间可供编剧铺排发挥,也可以通过角色台词对作者本身想表达的思想观点进行阐释,而在一部分钟体量的商业电影里,能直接“说”的部分那必然是大大缩水,作者性强的影人也很难在这样的限制里兼顾各方因素的同时大量进行解释,不过坂元裕二依然是通过提早埋藏的线索、反复强调的叙事符号、独富旨趣的结构设计完成了商业类型叙事的构建和独到精准的自我表达。
先看叙事层面,男女主人公(以下简称为麦和绢)的设定可以说是相对典型的文艺爱情电影主人公的设置,有共同的爱好和感性:都喜欢拿电影票根做书签、都会对总是会打结的耳机吐槽、读同样的诗、对很多问题有迥于常人却彼此互通的观点......
影片中提到的大量符号和两人共同的重合点实在是不胜枚举,坂元裕二也在其中添加了大量“即时性”的文化符号,像是两个人一起看的漫画《*金神威》、《宝石之国》,听蒸汽波玩SWITCH等等,这些具体可感的符号细节使得电影剧作很“抓地”,可以让观众建立起“他们真的就是和我们一样,曾一同生活过那段时光的两个年轻人嘛”的信念感和代入感,消除荧幕内外的壁垒,增加真实性、促进并利于观众共情。
更重要的是,坂元更是通过男女主共同点这一叙事符号的设置其实早早地就对主旨作了暗示表达,也对两个人最后的爱情“悲剧”做出了提示,这一点就是:男女主人公在生活里都是不理解“为什么在石头剪刀布里,柔软的布会赢坚硬的石头?”的人。
“为什么布会赢石头?”这个点第一次出现是在影片开头。
坂元裕二在男主山音麦第一次登场便通过他本人心理自述向观众展示这一疑问,可能当时大家第一感觉只会认为“这是个有这独特思考回路的人”,而第二次出现则是在两人初次相遇的夜晚,女主八谷绢向男主自述自己始终不理解为什么布会赢石头,因为共鸣点实在太多,观众看到这里恐怕难免只会想到“果然在这种文艺爱情片里,编剧总是爱给两个人制造奇奇怪怪的共鸣点,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嘛”。
可看到影片最后我们其实会发现,“石头”不正是男女主的鲜明象征么?他们是两颗不知红尘多艰、有棱有角的顽石,走向社会的过程中不断用自身的肉身和单纯去与社会这块看不见摸不着但又无时无刻不在场的“布”摩擦、冲撞、战斗、他们思想上对“为什么柔软的布会赢坚硬的石头”的不解,表现到生活上就是他们面对生活时显露的单纯、彷徨、挣扎。
而在这里我们就不得不提到坂元裕二在影片中反复提及的另外一个符号来互相映照作解了,这个符号就是——今村夏子。而这,正是解开在这部恋爱电影外壳下坂元裕二想表达的真意的绝对关键。
今村夏子是日本近年来备受瞩目、独具一格的八零后作家,年凭借《穿紫色裙子的女人》(内地译名:无人知晓的真由子)摘得日本文学最高荣誉——芥川赏。她笔下的人物多是奇诞、自我、孤独、与社会异化坚决对抗也被其扭曲的边缘人。坚持自我的个体面对社会的摧折产生不适、被异化、扭曲是她笔下